低强度激光疗法起源于1967年。当时,Dr Endre Mester 利用老鼠进行实验,打算研究低强度激光是否会导致癌症。实验结果发现,被剃去毛发的老鼠在长时间照射低强度的红色激光后,不但没有出现癌症,他们的毛发比照组生长得更快更密。

其后,低强度激光疗法日益受到医学界重视,目前在全球的医学期刊中,有低强度激光的研究报告已经超过4000份,为此疗法的功效及安全性提供了坚实的数据。至今,在各种病症的治疗上,低强度激光已经发展成一种相当成熟的治疗方法。

低强度激光疗法原理

低强度激光的能量远低于手术切除用的激光,使用者不会觉得有温热或不适感,故又被称为“柔激光”或“冷激光”。低强度激光的生物效应,归因于他对于细胞的“光生物调节作用”(photobiomodulation),包括:“粒线体”(mitochondria)又名为细胞发电厂的活化;细胞内(细胞内的能量来源)产量的增加。钙离子的通道和打通等,结果是细胞变得更有活力。研究发现,低强度激光更可调节多种生长因子(growth factors)及细胞素(cytokines)的产生,并提升正常细胞如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,有助维持身体的正常生理活动。

临床应用

基于上述的光生物调节作用,低强度激光适用于一系列的病症,包括骨关节炎,类风湿关节炎,胫骨劳损(腕管综合症,网球肘,悲痛等),伤口愈合,缺血性心脏病,缺血性中凤,老人痴呆症(脑退化症),帕金逊氏症等,相关应用更已得到多方面的临床研究支持。

临床上,我们只要透过观察微红管的微循环改善,特别是红血球功能的上升,便可以很轻松的观察到低强度激光的功效。血液中,约一半的体积是红血球所占据。红血球内,血红素(hemoglobin)占95%,负责将肺部的氧气运送全身。血液由血光传送,经过”微血管(微循环)”进入并供应全身的组织及器官。因此,有了健康的红血球,及畅通无阻的微循环,身体的氧气及营养供应才会足够。

正常红血球平均直径7.6微米(um),厚度2微米(um),呈红色圆盘状,边缘光滑,两面内凹,形成透亮区,大小均一,互不粘连。利用高解像显微镜,可看清楚红血球的健康状态。

低强度激光
低强度激光疗法日益受到医学界重视, 如果想要更了解我们的健康手握式仪器及免费试试一个活生机疗程,请拨(+65)9145 5880联络我们。